易武,商家必爭之地?

易武,商家必爭之地?

52閱讀 2022-03-03 02:04 產地

每個茶友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易武,紀念碑一樣莊嚴矗立。

普洱茶三分天下:老茶、熟茶和新茶。

老茶暫時穩(wěn)中有進,熟茶時代造就,唯有新茶一枝獨秀,一年火過一年。引發(fā)普洱茶新茶之爭的根源,是原料,準確說是云南普洱茶區(qū)山頭茶的原料資源。現今原料大戰(zhàn)的焦點集中在勐海、勐庫和易武三個核心茶區(qū)。

金戈鐵馬,英雄逐鹿天下,有一些地區(qū)不僅不能放棄,還要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這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云南普洱的易武茶區(qū)這些年的茶葉熱,作為普洱茶原料爭奪大戰(zhàn)的核心茶區(qū)之一,每年都有很多的茶客到易武古鎮(zhèn)去朝圣,歷來為商家必爭之地。

易武茶,不是那種一上場便咋咋呼呼的街頭小混混。有一種“高”,不露形跡,殺人于無形無影。

普洱茶熱火不過二三十年,然而它卻被歷史選擇。大清疆域萬里,賓服千國,大清皇帝吃盡山珍海味,喝遍天下茶飲,最后選擇了誰?

選擇了普洱茶,選擇了易武。

全世界最精細的舌頭定格在哪里,哪里便成為傳奇。無疑易武是這樣的地方,具備這樣的魔力。

易武,貢茶之鄉(xiāng),百年老茶誕生地

易武,是普洱茶無法逾越的一個地方,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百年前,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是貢茶產地,是至今猶存的百年老茶的誕生地。

易武,云南著名的古茶區(qū),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qū),茶馬古道的起源。清代是普洱茶名震天下的時期,據清代諸多史料記載,“普洱茶產自六大茶山”,說起六大茶山,對普洱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曉。

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境內,面積兩千多平方公里,分別為:倚邦、易武(漫撒)、攸樂、革登、莽枝、蠻磚。其中,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故也有人稱之為易武茶區(qū)。

易武茶區(qū)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面積約750平方公里,倚邦土千總曹當齋的后人曹仲誼先生生前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半。”足以說明歷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積居六大茶山首位。


易武每年茶葉價格不論樹齡大小,茶葉價格都非常的堅挺,很多不知道的人覺得其中炒作因素肯定是主要原因,但真實的情況是只有喝到易武等級的茶葉,基本都是非常懂她并且喜歡她的人。

易武之所以成為商家必爭之地,至少有三大理由:

一、口感

首先、口感溫和,滋味飽滿。易武茶被譽為普洱茶茶后,其獨特的香揚水柔,一直是公認的。也有人將易武茶比喻為母親的懷抱,溫柔而博愛,喝易武就是喝她的柔和醇厚。隨著養(yǎng)生意識的提高,大家的飲食習慣也越來越偏清淡,茶葉也是一樣,宜淡飲,對于老茶客來說,淡茶不如喝白水。然而易武茶雖柔和清爽,但茶湯中的香氣滋味都非常的飽滿,這便成了健康飲食文化中的首選茶品。

二、陳化

其次,后期陳化口感變化層次豐富。易武茶具有很高的后期陳化品飲價值,其口感在陳化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獨樹一幟,深得老茶客的喜歡。

三、歷史

最后,悠久的歷史淵源。易武歷史上因茶而興,易武茶在清朝被列為貢茶。據史料記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宮廷正式列入《貢茶案冊》,而易武所產的以早春茶為原料蒸壓精致的上乘普洱茶作為朝廷進貢之用。易武制茶歷史較長,并且其制作的經驗非常豐富,也使易武茶的外形及口感保持非常獨樹一幟的風格。

易武茶是柔的代表,是經得住時間及眾多茶客考驗的茶,喝茶是一個不斷尋找契合自己口感的過程,易武茶也許之前喜歡,后面就慢慢的喝其他山頭,轉一圈最后還是會回到易武。當然茶品很多,只喝一種茶總歸覺得有些單調,喜歡當然不代表天天喝,只是會有一種在喝到的時候喜歡罷了。



【附】:易武茶的原料:

1、易武臺地茶

易武臺地差價很大,差在哪里呢,一是海拔,二是樹齡,臺地茶也看樹齡的,易武臺地的龍頭,當屬易武老街這一片,海拔,樹齡都夠。海拔低的地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大家關注,就是橡膠林對茶樹的影響,硫磺粉、農藥、除草劑。由于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地方種植橡膠樹是不具備經濟價值的,所以這個海拔以上的無需擔心。

2、易武古樹茶

易武茶農,主要民族就是漢族和瑤族。易武名寨很多,成名較早,產量較大的,基本都是漢族寨子,譬如高山、荒田、曼秀、麻黑、落水洞、大漆樹、田壩。這些寨子有個共性,就是交通便利、工藝成熟。在06年大樹茶價格暴漲之前,現在大家所知道的刮風寨、彎弓、薄荷塘、同慶河這些地方的茶,是不具備經濟價值的,很簡單的道理,翻山越嶺、爬樹鉆洞,弄回來一點茶,賣不了幾十塊錢,那么還不如讓它在山上荒廢了。

瑤族寨子比較有名的當屬刮風寨、彎弓大寨,但是彎弓大寨是沒有人居住的,只是由瑤族丁家寨管理。由于彎弓大寨的茶價暴漲,引來附近爛田村村民眼紅,發(fā)生大規(guī)模械斗數起,經調解,劃走三分之一歸爛田村,由于爛田村本身種有很多小樹,這就是為什么買彎弓認準瑤族丁家寨的原因。

刮風寨,屬于較早被大家熟悉的一個瑤族寨子,時間大約也是06以后,寨子周圍也是沒多少茶樹的,刮風寨最好的茶,出自茶王樹,從寨子出發(fā),步行3個小時以上,茶王樹這個名字的由來,源自這片茶園中有一棵大約2人合圍那么粗的大茶樹,聽說是影響刮風寨農民種地,在80年代砍掉了。

大部分茶友,提起易武茶,腦子里大多會涌現這么幾個詞:易武正山、麻黑、刮風寨,一年前,提起彎弓還都挺神秘,偶爾朋友問我喜歡易武哪里的茶,我會回答:薄荷塘、白茶園、同慶河、一扇磨。然后大家都暈了,偶爾說到麻黑算易武二線名寨,更是遭拍磚無數。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下面為大家慢慢道來……

這種現象,代表了易武茶幾個不同的開發(fā)階段,而廣大易武茶愛好者信息不那么跟得上節(jié)奏。眾所周知,普洱茶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是大廠茶時代,大廠、大品牌,意味著大量,高效的現代化生產,也只有大規(guī)模種植的臺地茶能夠滿足。為了生活,易武也開辟了很多的臺地茶,由于遠離大城市,山上缺乏能開設大型工廠的土地資源,這樣易武茶遠離城市、遠離工廠、運輸成本高,供銷系統收茶意愿不強,在90年代以前,易武茶聲名不顯。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各大廠偶爾會做一批易武正山字樣的臺地茶,在90年代后期的普洱茶市場備受追捧,臺灣茶商同期進入易武,收料定制。99易昌號、綠大樹這些定制茶,在03年后大放異彩,拉動了易武大樹茶的發(fā)掘。麻黑、落水洞、大漆樹、高山寨這些交通較為便利的寨子,逐漸為大家所熟知。同期,刮風寨、瑤族丁家寨,由于沒有種茶傳統,古人遺留的茶園大多遠離村寨,即便有外地茶人尋到好茶樹,也無人加工。所以知之者少。

這一階段,易武地區(qū)以麻黑為代表的漢族寨子,加強茶園管理,不斷提高加工工藝,贏得了廣大茶友的喜歡,量價齊飛。當大樹茶價格達到一定高度后,更偏遠一些的刮風寨、丁家寨的農民,也就順理成章的加入到采茶賣茶的隊伍中來。

只是初期階段,沒有成熟的制茶技術,甚至連殺青的鐵鍋都沒有,怎么辦?用炒菜的小鐵鍋唄,大家別笑,老班章也是這么來的,09年以前的老班章,沒黑點(炒焦了)茶商還不認呢,都知道老班章是小鐵鍋炒茶。加上民族兄弟大多不太講究,也不怎么洗鍋,這樣出來的茶,我想大家都是不會滿意的。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點,某些朋友曬十年八年的純料刮風寨的可信度?

歸納一下,建國后易武茶第一階段,臺地茶時代,也就是易武正山時代。第二階段,古茶園大樹茶時代,這個時代離我們比較近,再補充一些。隨著易武大樹茶量價齊升,麻黑、落水洞等交通便利的寨子,對茶葉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矮化(提高產量、方便采摘)采摘頻率提高(發(fā)多少采多少、提高產量),開辟新茶園(小茶樹)等等,不可避免的帶來茶水厚度、滋味變弱,原料的純度更難保證。收料人的目光,于是投向更偏遠的刮風寨、丁家寨等瑤寨。

管理古人留下的古茶園,刮風寨的茶坪、白沙河、茶王樹,更遠的冷水河的茶樹,就進入開發(fā)階段了,更晚一些,彎弓、一扇磨也同樣進入開發(fā)階段。在外來茶商指導下,工藝日漸成熟,自此,瑤漢一起努力,易武古茶園大樹茶時代就完美了。也就引來更多茶客對易武茶的追捧,價格越來越高,對品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刮風寨周邊幾個茶園,原本品質就差異性大,加上歷史上刮風寨與山背后的老撾來往密切,小茶樹的種植,加上老撾的邊境茶的入市,混亂。種種情況疊加,茶商的目光投向大山的更深處,原始森林里零散種植的茶樹進入視線,原始森林里的茶樹,大多是明朝以前留下,久未開發(fā),與其它各種植物混生,我們稱之為雜木林。

由于這部分茶樹,大多劃歸國有原始森林,也叫國有林。那么,可以說,頂級易武茶,慢慢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國有林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同慶河、薄荷塘等。

易武茶最大特點是什么?

茶湯“柔”。

即刺激性不強,顯甜味而不失醇厚。香氣上不屬于高揚類型,而帶有花蜜香。無論是見慣世面的老茶客,還是剛開始喝茶的,都會在易武茶的“溫柔鄉(xiāng)”中不能自拔。易武普洱茶入口柔和,回甘生津較好,且滋味持續(xù)性持久。存儲陳化速度較快,密韻也會隨著時間變的更加濃郁,極具品飲和收藏價值。

經歷過歲月的風雨,易武走過了興衰勝敗,走過了動蕩不堪的時局,重新回到世人面前。

因而易武受到了大家的喜愛。當然我們在談易武茶的品質特點的時候,只能概括性地進行歸納,畢竟不同的山寨,氣候環(huán)境、樹齡、采摘標準以及加工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茶葉實際品質。易武堪稱“山山有茶樹,寨寨都種茶”,易武從清至今一直被稱為眾山之首,易武個性十分鮮明。

易武茶的陳化魅力何來?

首先要從易武茶的品種來分析。

易武大葉茶又被稱為“易武綠芽茶”,屬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樹姿直立或半開張,分枝稀,主干明顯,嫩枝茸毛多。嫩莖稍紅,披毛。葉片水平狀著生,葉大、形長橢圓。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身平,葉齒稀,葉質厚軟。嫩芽綠而略帶紫色,較肥壯,多茸毛。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2.9%,咖啡堿5.1%,兒茶素總量24.8%,茶多酚31.0%,水浸出物總量48.5%;在香氣成分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很高。故收斂性較強,滋味濃烈甘滑,香氣高銳。

易武茶香氣特點是什么?

而易武茶“柔”,并不是水浸出物少的緣故,而是易武茶區(qū)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比例較高,因而茶湯里刺激性較低,甜味明顯。

第二個方面,是易武普洱從采摘開始的整個工藝流程。

易武茶的采摘和其它茶區(qū)略有些不同,春茶一般會采摘稍成熟的芽葉,標準是一芽二葉或三葉。這樣的采摘標準會給相對應的殺青工藝帶來較高難度:長莖梗和相對成熟的葉片帶來的含水量和粗纖維令萎凋時間變長,殺青時鍋溫較低,時間較長。溫度太低殺青不熟,特別是莖梗;溫度高葉片又容易糊邊,所以易武茶在加工時,如果技術要領掌握不到位的話,可能會出現紅梗和青味過重的現象,或者是糊片和糊味。加之綠芽種本身的特點,易武茶的毛茶呈現出的外觀是莖梗長、不顯芽、不顯毫。

“拋條”是易武茶的另一個特點。易武茶揉捻輕,細胞破損程度較輕,外形粗松,緊結度較低,新茶沖泡時出湯慢,耐沖泡。同時粗松的外形也有利于茶葉氧化,加速陳化過程。

根據以上這些特點,獨特的品種和相對成熟的鮮葉采摘標準,帶來了新茶高揚的香氣和輕幽含蓄的口感。其次由于殺青和揉捻較輕,新茶的滋味相對較淡,湯感甜柔,但隨著陳期的增加,茶湯會變得日益濃稠;而相對成熟的葉片和莖梗帶來的高甜度,也是其他地區(qū)所不能比擬的。

來源:吃碗茶

上一頁:綠茶“鮮味”最主要的來源——茶氨酸

下一頁:柑馨甜飴,茶醇潤養(yǎng) 大益 大紅柑潤養(yǎng)茶禮上新

相關閱讀

蘭花茶不適用
288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